Print this page

“你猜我是谁” 电信诈骗骗走了5千万

Friday, 10 July 2015 11:29 Edit by  来源: 观察者网 Published in 两岸三地
Rate this item
(1 Vote)

“你猜我是谁”,当电话那头的人劈头盖脸问上这么一句,因为这一开口,你多半就掉入了电信诈骗的圈套。

据新华网报道,湖南省常德市下辖的津市警方近日破获这样一起电信诈骗案,涉案金额达5000多万元。而类似的骗局早在十几年前就被记录在案了。

津市警方侦破跨省特大电信诈骗案 涉案金额达5000万

常德市公安局宣传科民警吴林芳介绍,今年3月份,津市警方接到50多名受害人及多家企业报警称被电信诈骗。仅某化工企业就被诈骗者打电话冒充上级领导骗走 100多万元。案件发生后,津市公安局组成专案组展开侦破工作。民警辗转北京、黑龙江、广东、浙江等地查找犯罪轨迹,搜集和锁定证据,获取了嫌疑人取款监控、银行卡流水等大量证据,最终确定犯罪团伙成员藏匿在广东、湖南等地。

6日,津市警方在广东茂名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在广东、湖南同时采取收网行动,抓获陈某、邵某等9名团伙成员。现场缴获涉案银行卡440多张、手机18台、电话卡120张、涉案车辆2台。9日,在广东的4名犯罪嫌疑人被押至津市。警方经初步查明,自去年以来,广东茂名人邵某、陈某和湖南常德人陈某等组成诈骗团伙。犯罪嫌疑人购买全国各地电话卡实施电信诈骗,随机拨打手机号码,接通后以“你猜我是谁”开始,冒充接听者熟人、上级领导逐步引诱其上当受骗,以各种理由骗其汇款。


 

缴获涉案银行卡440多张、手机18台、电话卡120张、涉案车辆2台


媒体注意到,至少在2003年就有关于“你猜我是谁?”诈骗事件的报道,不过当时用的还是电话。而多数诈骗方式都大同小异,比如北京民警向《北京晚报》介绍的这一例。

  电话铃响。是一个陌生号码。
  “喂,请问是哪位?”
  “你猜,猜猜我是谁?”
  “……(犹豫中)你是张总经理吧?”
  “就是我,你还真想起我来了。我换新号码了。过两天我到北京,到时候去看你。”

  一两天后……
  电话又响,是上次的号码。“我是老张,我上北京的路上出车祸了,现在在天津,马上就要动手术了,钱带得不够,能不能赶快帮忙汇点钱过来。”
  事主一听朋友出车祸,慌乱中立即按照对方要求汇款,于是骗局完成。

北京刑侦总队三支队民警李刚说,被骗事主基本都是收入较高的白领或企业老板,而且使用的手机多数都是吉祥号码或比较老的号码。“一般人接到电话,听到对方让‘猜’他的身份,本能地会认为这是自己比较亲近但并不经常来往的外地朋友。为了不得罪朋友或者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很少会不理睬对方。只要事主试探着猜对方是某位朋友,骗子都会‘顺杆爬’。”

在第一个电话里,骗子只是“套瓷”,并表示很快来北京出差,不会有一句话涉及到钱。但此后一两天内,事主就会接到第二个电话,或是在来京路上出车祸、或是家人突然得了急病,甚至是在外地嫖娼被当地警察罚款,总之是有急事要用钱。

民警介绍,事主听说“朋友”出事,头脑一热,心理防线放松,通常立即就去汇款。很多人在钱汇走之后,冷静下来,立即意识到可能是被骗了。打电话向对方核实,而这时对方的电话往往已经关机。但在个别案件中,事主还中了对方“连环计”,连续汇款五六次才意识到被骗。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马曦初说,这种电话骗子有几个特点:一是多数使用神州行电话,二是南方口音,三是一旦被问起为什么声音变了,都会以“感冒了”、“嗓子坏了”应付。“最简单的应付办法是,反问对方:你想找谁。如果他说得出事主的名字,多数情况下就不是骗子。”马曦初强调,目前部分骗子通过网上的校友录获取事主电话,因此即使对方能说出自己的姓名,也不能完全丧失警惕。“如果事主通过种种迹象,怀疑对方是骗子,请立即报警,我们将通过技术手段调查对方,将骗子绳之以法。”马曦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