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新华社说,“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运行拓展”。
报道说,它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建设提供依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此前表示,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资助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新华社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并兼具短包文通信能力。
中国在2000年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初步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这次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对中国媒体表示,2015年中国还将发射三至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构成一个完整的试验体系,2020年前后完成全球组网。
北斗定位与短信设备在军事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北斗与GPS
一,它同时具备定位与通讯功能,不需要其他通讯系统支持。而GPS只能定位。二,覆盖范围大,没有通讯盲区。北斗系统覆盖了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不仅可为中国、也可为周边国家服务。三,特别适合于集团用户大范围监控管理和数据采集用户数据传输应用。四,融合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卫星增强系统两大资源,因此也可利用GPS使之应用更加丰富。五,自主系统,安全、可靠、稳定,保密性强,适合关键部门应用。
中国沿海渔船配备的北斗卫星导航设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1])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能向有更高要求的授权用户提供进一步服务,军用与民用目的兼具。中国在2003年完成了具有区域导航功能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之后开始构建服务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起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服务[3],并计划至2020年完成全球系统的构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为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于2004年启动,2011年开始对中国和周边提供测试服务,2012年12月27日起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服务范围涵盖亚太大部分地区,南纬55度到北纬55度、东经55度到东经180度为一般服务范围。该导航系统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50纳秒,在服务区的较边缘地区精度稍差。授权服务则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与更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这类用户为中国军队和政府等。由于该正式系统继承了试验系统的一些功能,能在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技术所不能完成的服务,如短报文通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在2020年完成对全球的覆盖,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中国将发射大量的中地球轨道卫星,同时因为现有系统的卫星寿命也会到期,也将会在2020年前完成替换。中国将在2014年发射一颗试验星,以验证全球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新一代卫星2015年开始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