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有着相似的背景,都出生在中国,婴儿时期被魁北克法语家庭收养。她们也有着相同的身份困惑,都在用艺术来探索她们的身份,表达她们的内心。
4月2日下午一点半,蒙特利尔社会历史博物馆(McCord Stewart Museum)举办由她们三位主讲的研讨会,讨论华裔移民、被收养者的文化再借用以及身份构建,讨论移民和跨国收养者在寻求身份认同方面有什么共同点?讨论活动还将分享在蒙特利尔得到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知识、观点的过往经验。三位艺术家也诚挚邀请华裔朋友加入到公开讨论中来。
以艺术探索自我身份
三位艺术家在分别接受加广记者采访时都表示,领养也是一种移民,只是和其他移民来到加拿大的方式不一样,也不是一个自觉的行动。她们都是在一岁左右的时候被领养的,安媛和Corinne Beaumier来自湖南,而童宙来自安徽。
根据报道,自1990年起,仅在魁北克省就有超过5000名从中国领养孩子,绝大部分是女孩。而全世界14个西方国家中,这一阶段领养的中国女孩高达11万。现在,这批中国领养女孩们渐渐长大了,开始寻找和探索自己的身份和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她们认识了彼此,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社区。而这三位女孩不约而同选择了在中学毕业后独自来到蒙特利尔,学习艺术。
她们的作品都对多重身份、记忆、迁移、和中国跨文化遗产的传播等问题感兴趣,作品包括照片编织以及表演和装置,并且在多伦多、汉密尔顿、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市的不同美术馆展出。
三位艺术家
童宙是为多媒体艺术家,她和几位领养女孩有一个自己的组织,叫做le Collectif Soft Gong ,还设计了自己的标志,由中文字土、共、和双组成。在过去一年中,她们组织一系列的观影、讨论、以及烧烤等活动。
童宙告诉记者,2019年的时候,她开始学习中文,那彷佛打开了自己身体中的一把锁,释放出内心重要的一个部分。今年秋天,她会前往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纺织与多媒体艺术,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自己的硕士学位,同时能更多地了解她的出生地,探寻自己的亲身父母,以及当地的文化艺术。
An Laurence 安媛是一位音乐人、表演及多媒体艺术家、策展人。她对记者表示,因为从小生活在完全魁北克法语氛围中,令她对自己的身份和华裔面孔感到困惑,自己的养父母因为不了解跨国领养孩子面临的心理困境,一度与自己产生了隔膜。她表示,自己花了很长时间研究领养儿童的历史和心理,令她对自身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希望和其他领养女孩一起,呼吁社区在国际领养方面有更多的认识和心理建设。
安媛一直希望前往中国,但被新冠疫情打断,目前正在做准备,希望能好好计划这次旅程。
根据统计,大约只有不到5%的国际领养者找到原生家庭,而在找到亲生父母的领养孩子中,仅有2%的人和原生家庭保持了联系。从这一点上来说,Corinne Beaumier是个幸运者。在就读康卡地亚大学的最后一年,她作为交换学生前往香港,期间,她花了10天的时间前往湖南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结果,在当地记者的帮助下,竟意外寻获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到现在,她和自己的姐姐依然有联系。她毕业于康卡地亚大学,主修摄影和多媒体艺术。
Corinne Beaumier的剪纸作品“物质和形式Le fond et la forme”。
照片:RADIO-CANADA / CORINNE BEAUMIER提供
(题图:RADIO-CANADA / CORINNE BEAUMIER提供\采访/编辑:Yan 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