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的时候,有些朋友会问我们台湾过年是不是比大陆更有年味呀,我刚开始都是很纳闷的,因为我以为大陆过得比台湾更有年味呀哈哈!
去年有幸在大陆体验了一次还算完整的过年,一位河北的朋友招待我和另一位台湾妹子去北方过年,除了把河北玩得很开心之外,也第一次看到春晚,在台湾是没有春晚转直播权的,只有新闻上的片段介绍而已。当然也跟着朋友一家人一起包水饺、贴春联、放鞭炮、然后还看了无数场灯会,还收了红包(喔我的天),这其中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在分享给大家。其实许多两岸的过年习俗是相近的,毕竟来自于同样的文化,不过台湾可能是更贴近大陆南方一点,喔,然后我依旧觉得台湾过年的喝酒氛围没有大陆浓厚(忘不了去年过年几乎每餐的桌上都必备白酒的样子!),我在台湾基本过年滴酒不沾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奶奶很喜欢说,过年忙死人了,今天就来跟大家介绍台湾的传统过年习俗,究竟忙碌的过年我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事情。为了防止大家激动,先说清楚了,应该有很多习俗你会发现一样(废话),如果很像,那就当作回味,看看自己忘掉了多少吧。。台湾有很多族群,今天列举的只是大部分的人的过年方式
国历、农历
首先,大陆说阳历、阴历,台湾一般使用国历、农历,对应的意思是一样的。因此台湾也会有冬至等二十四节气,不过这些农历的节气对应北方的气候比较准确,对于四季如春的台湾来说,这些就仅仅是月历上的名字,没有很大的感觉,顶多知道冬至到了要吃汤圆这样。
农历十二月
农历十二月家家户户会开始准备置办年货,在台湾甜粿、发糕、香肠、腊肉等都是过年餐桌上的必备食物,当然开心果、瓜子、牛轧糖、茶叶、还有各式象征吉祥的水果都不可少。春联、金纸等拜拜需要用到的东西也会在这个时候买齐,一家老小一起到年货街采买年货成了一种例行事项。
农历十二月十六
尾牙
农家与商家会准备盛大的牲礼祭祀土地公(福德正神),土地公在台湾是很重要的民间信仰神明,每个地方都会有照顾该地老百姓的土地公,民众遇到各种疑难杂症也都会去拜个拜求平安。
在台湾信仰中,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的圣诞,因此工商业者会在农历初二、十六祭拜土地公。而祭品在撤掉后,会作为餐点食用,称为"做牙"、"食牙",因此会把农历二月初二的那次称为"头牙",十二月十六那次称为"尾牙"。现今台湾社会,吃尾牙是一个很重要的公司活动,尾牙中准备的东西也各有其意义。相关介绍我决定要以后在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
灶神是玉皇大帝派来监视每家人平时的善恶,每年岁末会回到天庭禀报,所以民间习惯在这一天用"灶糖"供奉祭拜,想传原因有二,其一为用很黏的糖果祭拜,将灶神的嘴封住,不能说坏话;其二为希望灶神吃在嘴里填在心里,说出来都是甜甜的话。农历十二月二十四
送神
这天将供奉百神返天庭,尤其是灶神今天要禀报年末报告给玉皇大帝啦。一般会准备牲礼、供品、甜汤、四果,烧金纸、放鞭炮。
大扫除、清鲀
送神后这天将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大扫除,因为送神后才可以清理神龙神龛,平日避免触犯神明是不可以打扫的。另外大扫除也包含清理家中一年的不好的东西,把秽气赶出家中的意义,把这个行为称为"清尘"或"清鲀"。
禁忌
但若家中有丧事,则不宜送神和清尘,民间信仰相信煤烟会进入死者眼中,这对死者不利,所以禁止。现代社会为求方便,许多人会将送神、尾牙、拜土地公等多道程序,并在这一天同时祭拜。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
天神下降
玉皇大帝会在这一天派遣"代天巡守之神"或其他天神,代替在天上述职的神明下到民间考察。因此旧俗迷信当天不可以曝晒亵衣、内裤,忌讳口出恶言。
挽面
已婚妇女会在这一天碗面、减法、修整仪容准备过年,因此俗谚称"廿四送神,廿五挽面"
年前吹粿(蒸年糕)
通常农历二十五、二十六日,家家户户会开始蒸年高传统的口味有甜有咸。
甜粿(甜年糕):"吃甜甜,好过年",所以甜的年糕一定要有。甜粿是用糯米制成,另外吃年糕有"年年糕"、"步步高升"之意。菜头粿(萝卜糕):萝卜糕的台语是菜头粿,有"菜头粿,好彩头"的寓意,而菜头是当季盛产蔬菜,好吃又符合经济效益。菜头粿的作法是用台湾的在来米和罗伯一起蒸熟,也是过年餐桌上的必备食品。发粿(发糕):形状像花,又像蛋糕。发糕有发财之意,所以有"发粿发财"。芋仔粿、包仔粿:芋头为内馅做的糕,有"护(芋)护(芋)孙"的意思:包仔粿则有"咸的包金,甜的包银"的意义。
农历十二月三十 贴春联
春联由桃符演变而来,原本是桃符会上驱鬼的神明,来保护阖家平安,后来见见演变成写成对联形式贴在门廊两侧的春联。另外有些春联也会根据当年的生肖而有创意的变化。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三羊开泰,五福临门"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除了春联,也会有单字或是短短的语句放在家中各处,常见的如下:"春"、"福":神桌。"恭喜发财"、"招财进宝":门口。"满"、"五谷丰收":米缸。
辞年
寓意为告辞旧年,并且缅怀神佛还有祖先一年的庇佑。辞年仪式可以系分为祭拜佛祖、神明、地基主、门神与祖先,祭祀对象不同供品也不同。
台北一带辞年只祭祖,到了正月初一凌晨才祭天,上午礼佛。新竹一带则会在小年夜或除夕上午先祭拜玉皇大帝与天地众神,下午祭拜祖先。正式的辞年需要准备牲礼、年粿、素果、饭春花、五味饭等等,全族着衣冠,行三拜久叩稽首之礼
除夕围炉
以前台湾人围炉的原形是在桌下放置一火炉,沿着火炉边环绕放指铜钱。现在有的地方仍然有在围炉时桌上放火锅,桌下摆火炉的俗,只是比较少。台语的"一家火"、"一口灶"、"做火"等用来形容一家人或是家庭的词语,便是源自于围炉时家人围着炉火,共同祈求前途光明的寓意。
围炉菜色
围炉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吃年夜饭,桌上的该摆什么菜色可不随便乱煮,许多都有背后的寓意的。
源自台语
菜头:表示好彩头。鱼圆虾圆肉圆:表示三元"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又代表团员。全鸡:食鸡起家。炸物:家运兴旺。韭菜:久久长长。豆干:升官。长年菜:长命百岁,鱼:台语中"鱼"的读音近似"年",所以有"食鱼好过年"的俗语。
源自客家话
四炆:肥汤炆笋干、咸菜炆猪肚、炆爌肉、排骨炆菜头。四炒:炒肉、咸酸甜、猪肠炒姜丝、鸭红炒韭菜。鸡蛋料理:有食有存。长年菜:也是长命百岁,也可以制成福菜。白斩鸡:保留头尾脚翅部位,代表四点金。
国语
鱼料理:年年有余。年糕:步步高升。水饺:形状像金元宝,招进宝之意。八宝饭:五谷丰穰。
压岁钱
压岁钱的起源来自中国民间故事,反正大概就是关于一种怪物会在晚上来吓孩子,后来父母发现用铜钱放在枕边,当怪物来的时候可以发出声响吓走。台湾曾经流行过用红纸包100铜元,代表长命百岁以示祝福。现在则是以红纸袋包现钞,俗称红包。
守岁
也称"除夕守年"、"熬年"、"照虚耗"、"长寿夜",民间一般认为守岁对父母有添寿的作用,熬到午夜十二点之后,是孝道的表现,之后以放鞭炮迎接新年做结。这次就写到除夕吧,其实我也趁这个机会好好复习了一下到底有哪些习俗呢。在台湾,到了现在也越来越少人完全按照传统的习俗来过年,大部分会精简,或是配合回家的孩子的时间而有所调整,这件事我想在两岸都是差不多的吧。
不过过年习俗是一回事,但目的还是希望家家团圆,利用这个机会"强迫"所有人都要回家一趟,看看自己的父母还有兄弟姊妹,这种团聚意义才是过年最有重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