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六位媒体大咖对话实录 Featured

Wednesday, 13 September 2017 13:42 Edit by  Published in 新闻聚焦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六位媒体大咖对话实录

论坛特邀主持人傅晓田: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荣幸担任这次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之高端对话论坛的主持人,在这个环节我们将围绕“一带一路”华文媒体新发展进行高层对话,首先有请我们论坛的六位对话嘉宾:

 

    凤凰卫视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

    中新社社长章新新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张晓贝

    《星洲日报》总编辑郭清江

    《旺报》社长黄清龙:

    《世界日报》总管理处处长助理兼中国新闻中心总编刘其筠

 

在今天这场高层论坛中对话的主题就是融媒体。在座的很多都是我们传媒界的同仁,相信我们可能每一天,每一刻其实都在感受着,经历着或者创造着融媒体。今天的第一个问就是坐在我身边的刘先生,你很多年前就提出过“融媒体”,那个时候正处在+互联网时期,甚至没有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在您看来,今天作为媒体人必须要认真对待,严肃思考的融媒体概念和当初的全媒体相比有什么不同?

 

刘长乐:全媒体的概念和融媒体的概念实际上没有很大的区别,网络发展有一个新的突破,那个时候就提出关于全媒体的理念,全媒体的理念说白了比较朦胧的,2005年的时候凤凰网提出,凤凰网从凤凰卫视的电子版或者网络版变成了一个全媒体的概念。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应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变革。现在凤凰卫视的广告拿定价数来说已经逊色于凤凰网。比如电视媒体没有重视网络发展,网络的发展比较迟缓,收入也有一些障碍其他。融媒体的提出是最近这几年的事情,很有代表性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的时候提出关于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这个论点是非常正确的。融媒体的发展有这么几个形势,一个是标志着融媒体的发展在内容上把文字、图片这些新闻内容的素材准备起来。这是第一个融合,第二个融合就是形式融合,把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兴媒体合成一个平台。第三个融合就是在产业形式上有新的融合发展。比如说资本运作,兼并收购,企业的合并等等也是一种融合,这个方面也应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过程。所谓的传统媒体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第二个发展阶段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三个阶段就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理解的融媒体的发展就是进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状态。我相信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在研究融媒体发展的未来,现在其实我们讨论融媒体也好,讨论全媒体也好,大家都有一个争论,凤凰网说研究全媒体和研究融媒体是传统媒体的事,这个题法本身就来自于你们传统媒体。我们考虑传统媒体也是传统媒体的一种觉醒,一种奋进。谢谢!

    

傅晓田:谢谢刘先生,在您看来全媒体和融媒体本质上是相同的概念,只是更加的立体化,更加全面和深入。其实说到融媒体的话我们都理解为资源上、内容上、渠道上和盈利上甚至在资源整合和企业管理上的一种通融、兼容。下面的问题问一下章新新先生,在融媒体时代作为传统媒体如何真正的有效的调度现有资源,真正的实现我们所说的一次采集,多次传播,从而实现资源的相通相融。

    章新新:其实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融媒体的发展,尤其在融媒体的传播当中首先需要讲清楚刚才主持人讲叫做一次采集,多次传播,实际上我们内部讲的是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次传播。这实际上意味着传播的采集的运行机制再造。融媒体的发展实际上牵扯到资源的融通,内容的兼容,传播的互融,实际上包括内部部门利益的共融,现在非常难解决就是一次采集是不是都是同质化的传播,这是融媒体传播当中非常大的挑战。我三年前专门请教当时的一位老先生,一次采集,多次生成,最后生成的东西是不是同质化的东西,浙江报业集团是不是希望这样,但是实际上在一个传媒的内容,如果是凤凰卫视,我相信同一个调是同一个产出,评论的产生是不是一次都可以完成,在内制机制的再造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怎么样避免融合同质化的东西,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就是运行机制的创新,能不能通过融合发展来创造激发创意的东西出来,那如果做不到一次采集,多元传播,大概仍然是同质化的东西。第二个我的观点就是在内地的新闻事件当中,所谓的融媒体变成了技术的升级改造,就是变成了采编系统的技术升级,就是在中国内地的传媒当中融媒体的发展当中面临非常常见的问题,实际上它的本质应该是运行机制,运行模式的创新。第三个问题,因为海外华文媒体确实面临资金的紧张,技术改造的困难,看到内地媒体应该说高大上的东西非常多,新的技术平台,所以在融媒体的发展当中,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模型,海外的华文媒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可以有他们自己的模式。小一些的媒体的定位可以更加的清晰,更加针对海外的读者,也可以找到他们自己的模式。

 

总之,我想一次采集元生成,多次传播实际上在华文媒体的实践当中还将面临新的挑战。谢谢大家!

    

傅晓田:谢谢章新新先生。所以在您看来所谓的融媒体不能是简单的技术窗口的融合,而需要资源的有效叠加,甚至是重新整合。所以说我们又回到了一个原始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我想有请张晓贝先生,作为传统媒体我们如何引领,这个定位在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是作为华文媒体如何在大的时期下找准自己的定位,第二不同媒体应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

 

张晓贝:这是对海外华文媒体很关键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内都是专业媒体或者自媒体,专业媒体相对比较强势的媒体,在海外来说严格意义上来讲,海外的媒体都可以归纳为自媒体。在自媒体的情况下就存在三缺: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缺少专业人才,这是和专业媒体无法相比,所以海外华文媒体如果单纯要模仿学习国内专业强势媒体是很难做到的。你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专业人才你是跟不上的,就算是有些华文媒体后面有一些财团或者公司支持,它也不可能发展的很快,因为海外华文媒体遇到的问题跟国内遇到的问题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作为海外华文媒体确实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根据自己的环境去发展,因为在海外华文的新闻市场上其实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尤其是现在市场导向越来越多,在这种市场情况下适者生存,海外的华文媒体你想在当地能够生存一定要找到你自己能够生存的条件,来看你自己优势是什么,所以我很赞成刚才新新讲的华文媒体一定要发挥华文媒体的桥梁作用,就是一头连着祖国,一头连着世界,一头连着华社,一头连着主流媒体,一定要在这个领域里发挥自己的作用,树立我们的发展战略。根据你适合做什么事情来发展你的业务。

    

单一媒体也好还是全媒体跟媒体的实力相关,欧洲时报比自媒体稍微好一点,我们还有幸能够在自己的力所范围之内从全媒体向融媒体发展,初步形成了纸媒、网媒、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微视频,初步形成这么五个发布平台。但是实际上我们也知道后续的发展困难很大,因为现在技术发展很快,我上次跟腾讯的老总聊天,他们讲了他们今年一年的推广费就是上亿,这对我们华文媒体来说这是永远做不到的,盲目去烧钱只能把自己烧死。所以我们只能说在我们的角度去做我们的全媒体,从全媒体再发展到融媒体,更多是要发挥我们自己的特色,所以有些媒体可能就是单一的媒体,它不能够简单的说人家都是融媒体,我也要做,你做不了的。所以找准定位是最关键,因为作为新闻行业有一个地域的东西,不可能预设,新闻有采访、采集都是有成本的,所以华文更多是需要从内容来找,发挥你的优势,大的媒体对你也是有需求的。

    

傅晓田:所以对自我认知的思考是一切决策,并不见得所有的媒体都要去真正的去做融媒体。请黄清龙先生来谈一谈。

 

黄清龙:融媒体这三个字从手写稿签字拼版的媒体人来讲,有那么一点味道。我自己在思考,这当然不是一时间,是点点滴滴,但是也快地让我们有时候难适应。其实以前不同媒体的出现是互补,媒体从杂志到报纸是互补性,等到广播出来的时候,听觉的使用并没有取代阅读,电视出来对广播也是一样没有取代。

所有这些融媒体对即存媒体的冲击就是因为网络的关系,这里面加上移动终端的出来,这就形成了类似像异型的作用,什么作用?就是把你全身的感官知觉笼罩在所有的平台移动上,比如我现在讲话的时候台下的朋友一定还是有习惯性的对手机有一个触达,所以我曾形容说手机之于我们人已经是什么样的东西?已经是我们器官的一部分。除了睡觉以外,所有的时间都跟它发生互动。因为这样的变化造成今天所有媒体形态有这么大的影响,我想这是从一个人的自我传播的载体,作为一个感官的知觉,这媒体科技的变化是这么来的。

 

大家都谈点在地的经验,我所服务的集团应该说我们其实早在90年代的时候已经开始预知到网络的影响,我们一开始都是比较原始,到了最近以来我们更加强化所谓的全媒体、新媒体的整合,成为一个新的单位,这当中一个实践,刚才晓贝社长所说的经验,我们在台湾的经验有类似的地方,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我只能跟大家分享大概几个部分,第一个就是说在进行媒体的全方位的整合过程当中,老的既有的媒体有优势,但是也有更多的包袱,这里面包括说你原来有的同仁特别是主管他的经验模式和新的时代中间有很大的落差,所以在当你成立一个新的所谓的新媒体的组织出来之后,当你是要沿用老干部的进修,还是要是从外面引进来,这就是一个困难。而且不管是哪一种,这中间都有很多的摩擦,那么我想这几年已经磨的差了,差不多之后,现在只能用一种方式,就是说领导者要确立一个方向,确立了方向以后接下来其他要跟上去,跟不上去就会掉队,这是对既有的媒体碰到的问题,没有办法避免的。从这个环节来说,我们得到了一个经验就是说接下来像我们这样以报业为起点的传媒,接下来必须要进行的是在机构的部分组织要愈加的缩小,在新媒体的部分要放大,但是这个放大要避免再次的机构化,所以现在努力希望在新媒体的部分有更多属于自媒体特性能够产生。

 

当然必须各位同业报告,这当中盈利的部分还是在后面。我们在技术上不是太大的问题,财力上应该说问题也不大,第三个问题最大就是市场规律,因为台湾作为2300万的市场,要有融媒体的产生有一定的局限。所以跟大陆同业比起来,大陆同业的辐射的范围市场是全中国大陆,7亿多网络或者手机的用户,台湾就两千多万,所以这个环节来讲,从我们的角度我们会希望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大陆的市场来。这个情况可能跟海外情况又不一样,这是另外一个角度。

    

傅晓田:谢谢黄先生,对一些具体的经验分享,您说到一点确实也印证了章新新先生讲的一点,就是运行机制的创新,所以不一定是自己要确确实实的做融媒体,但是通过运行机制的创新适应现在的融媒体大潮。下面一个问题想有请刘先生,对于是不是所有的媒体要做融媒体或者经过自我的判断、认知认为不要去做融媒体,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单一产品的提供商?

    

刘其筠:我赞成晓贝社长和黄社长说的,就是市场决定。这个市场规模有多少,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我们服务的对象在哪里?我们背后有一个台湾的联合报系,集团也是一样,让我们能够一开始可以走出去,但是能够持续下去再回到融媒体之下,我们先问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服务的对象在哪里,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讯息,什么样的讯息呈现的方式是他们最习惯的。有一个广告是美国报纸的广告,这个报纸上个星期已经卖掉了。他们做了一个广告非常的传神,就是一个爸爸在早餐桌上,全家人吃早饭,有一只苍蝇嗡嗡叫,习惯性把IPAD砸过去,意思是说其实报纸还是有它存在的价值。这不可能是我们可能躲避的浪潮,但是在此时此刻,你所处的市场或者哪个国家,我们是在美国,我们的经验是人人必须要在地化,要深耕在我们的社区,我们世界日报最大的发行地是在纽约市,纽约市最多的华人是福州人,所以我们当时就必须要聘懂得福州话的人来做,这就是在地化。每个人都知道要跟着本身集团的实力以及对自己工作的要求,我想我们在这里没有什么高论可以说,虽然发展到今天,新闻的要素仍然还是在选择议题,是要能够求证,要查证,要纠错,要把故事说好,仍然是这么一个事情,只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用什么样的平台和技术把它做的最好,所以如果这个能够成立的话,我觉得在海外我们绝大部分的同业们,我相信我们都不可能享受在中港台媒体面临庞大的市场的支撑,我们面对的都是小众的群体,把事情得更好还有赢余的话,另外一个就是做品牌的管理,当你有品牌管理的时候可能可以由一些别的收入,来支持你继续实现你在媒体里的梦想。

    

傅晓田:谢谢刘其筠先生,我们刚才讲了创新,讲了改变,讲了品牌,现在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座很多人都思考过,迷盲过,甚至为之痛苦过的问题,这个问题交给郭清江先生,在融媒体当下,我们作为传统媒体需要坚守又是什么?

    

郭清江:谢谢主持人!刚才我们也听了五位前辈针对于融媒体的课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的经验来跟大家分享我针对这个课题的看法,作为传统媒体来说,融媒体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报纸转型是肯定的,在过去10年星洲媒体集团也积极往新媒体发展,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纸媒如果没有认清自己的优势,随波逐浪的改变,没有调整出适合自己的融媒体方案,恐怕将会自我加速纸媒的死亡。国情的不同,读者与受众和新闻内容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基本上媒体的功能是传播资讯,但是《星州日报》有一个更大的责任就是传承文化,我们谈的是民族事业,我们跟华社的关系不仅仅是报社和读者的关系,我们其实里头还包含了同一个血脉,是命运的共同体。

 

我记得在华人文化被打压的年代,舞狮是不能够随便上街表演,是需要申请的。那个时候马来西亚的华团通过华裔政坛的征询,我们为华社发声,做华社的后,马来西亚的舞狮已经可以在大街上表演,原因是在于说我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星州日报》《星州日报》为了捍卫华文教育,我们也被关闭了5个月又11天,因为唇齿相依的关系,当许多马来文如断崖式下跌的时候我们还能够挺过来也就是在此。

    

我们在全盛时期有34万份,在过去四年我们大概下跌接近三万份,就是纸媒还有31万份,再加上我们往新媒体发展,我们的电子报在短短几年里已经达到了13万份的数量,所以新旧媒体加起来的数量其实远远超过原有报份。因此,在马来西亚发展新媒体这一块的同时,还是得坚守传统媒体这个文化,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最重要是不能够放弃,我们背负的是民族共存共融的使命。

    

傅晓田:您刚才说的一句话很能够引起在场华文媒体的共鸣,就是我们作为海外华文媒体的三大使命,不仅仅是传播资讯,不仅仅是启迪明知,而且要传承文化。同样回到媒体坚守的问题,我想问张先生,在融媒体时代,是否依然相信内容为王?

    

张晓贝:这个我是相信的,各个形态都是需要产品,因为读者上你这个平台看资讯,通过你的渠道要的不是一个形式,要的是内容,也就是要你的产品,大家享受的是产品。不管是制度上的限制还是其他的资源上的限制,在这方面恰恰给我们这些很多海外特别小的华文媒体一个机会,所以我觉得对于海外华文媒体,尤其是弱小的媒体来说更应该坚守内容为王,做好我们自己的好的内容的生产。只有你有好的产品能够提供给大的平台给你自己,才能够受到受众的关注。是现在很多工业生产也是一样,前不久上飞商飞机的老总说,他说他们自己生产很少,大部分从外地采购。一个航空母舰造出来也不是全部自己造,大量零部件也是从各地采购,装在一起。所以现在很多大的平台包括今日头条,包括腾讯其实也是一个联合体,通过它的资金,通过技术跟各个小的产品供应商去拿,只不过是说现在我们的制度上,在知识产权上保护不够,所以很多产品没有像商业社会一样是有价值,而我们都是无偿拿去了,所以现在也是海外弱小媒体产品生产商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我相信会改善,对我们来说确实要坚守,这是我们唯一的优势,如果我们把这个优势放弃了,那么确实我们能够存在的价值就不大了。

    

傅晓田:谢谢张晓贝先生。那么章新新先生你如何看待内容与平台之间的关系,而且张先生也提到原创保护的问题,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样的挑战?

    

章新新:融媒体发展大的问题就是牵扯到版权的保护,现在信息化的传播速度之快,碎片化现象之严重,尤其是拿来主义的现象极为严重,刚才张晓贝先生所担忧在华文媒体界也正在出现这个情况,怎么样做好这样的工作,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思考。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想要给海外华文媒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多元的服务,世界华文联盟秘书处应该给华文媒体提供什么样的版权保护,中国新闻社的报告要引自欧洲时报的报告,应该标注出处,尊重他们。同样,凤凰卫视的报告也要注明出处,在世界华文传媒合作联盟的同事之间首先要做到彼此的尊重,就是我用了黄清龙先生的稿件,我应该首先标名出处,一定要保护他的版权,《星州日报》同样应该尊重,所以我们应该尊重自己同业之间的版权,例如凤凰卫视的版权,例如《欧洲时报》的版权。这是第一步。

 

第二,在中国内地的媒体当中引用欧洲时报的版权人家不注明出处和刘其筠先生商量之外,我们应该去替张晓贝先生打官司来维护利益共同的形成,也让内地的媒体更加清晰的认识海外华文媒体的版权,相互尊重。所以维护原创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实际上是非常多的,我同意张晓贝先生的观点,晓贝先生很客气,说自己很小。实际上《欧洲时报》媒体文化集团在欧洲的影响,在华文媒体当中还是很强的,在我的眼中没有大小之分,尤其是弱势的群体弱势的报纸,作为中国新闻社服务的对象都应该更多的尊重。我们大概在5月份发起成立了中国内地中央级新闻媒体的版权维护的联盟,中新社是其中发起单位之一,我们愿意给大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中新社愿意为大家提供这样的服务。我们在这次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的网站与平台将制作一个新的版面,今后我们要提供关于版权保护的频道或者说这方面的信息,更多的刊载这样的信息,给大家更服务,谢谢!

    

傅晓田:谢谢章新新先生,很好,非常振奋人心,整合刚才几位嘉宾的发言,保护原创一定能够助力内容为王,秉承内容为王一定可以增加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刚才章新新先生提到华文媒体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下面一个问题有请刘长乐先生,华人媒体之间或许更多是从内容渠道方面如何相同相融,一起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

 

刘长乐:首先跟中新社合作,我们世界华文媒体其他的组织和机构也都有非常好的合作,其实赵洋主任刚才跟我讲,我们有一位吉林的记者叫做石毅博,他也是中新社的一个新媒体人,他最近在吉林省被评为十大优秀青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讲好中国故事,现在中国故事毫无疑问有非常好的故事在中国存在,关键是需要讲故事的人,有能力的专业人士和能够发现中国故事之间优秀IP的专业的眼睛,我给晓田做一个广告,傅晓田小姐是高材生,她本身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闻人才,很年轻,两次到利比亚前线,都是在最紧张,战火纷飞的时候去的。今年6月的时候意大利总统给她授予五星级的勋章,为一个记者授予五星级的勋章还是很少见。我想再举一个例子,就是发现中国故事的概念,凤凰卫视从2016年做了一个栏目叫做《龙行天下》,这个是和侨办在90年代合作的唐人街的故事,过去做唐人街的时候是奋斗创业的新华侨那些辛酸,那些卓越的艰苦奋斗的个人史。这次做《龙行天下》是从2016年开始,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我们拍了40多个国家,他们创业奋斗干大事业的故事,所以叫《龙行天下》,有一个省市跟我们合作,跟我们签约了,需要我们能做三年,讲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非常好的故事。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大会的时候,联合计划开发集团和凤凰卫视联合制作关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白皮书,电视版本的白皮书,这个白皮书其中用了全部的素材都是凤凰龙行天下里拍摄的内容,这说明中国的故事如果讲好了也是有市场。

 

再一个就是关于IP的问题。2016年世界上20部最叫座的影片,其中16倍是IP题材的改编,而中国14部是来自于IP原创的改变,所以IP本身非常的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IP已经被挖掘差不多了,凤凰卫视注意到金庸先生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旗帜,我们和金庸先生一拍即合,签约了金庸先生全部小说15部的全部版权,然后拍摄动漫和游戏。我们都知道美国有一个MARVEL,这个公司拍摄了很多的作品,像《钢铁侠》、《蜘蛛侠》、《绿巨人》、《美国队长》、《新美国联盟》这样一些动画改编的动漫人物,翻译成MARVEL不准确,后来就翻译成漫威,我们中国人也应该用自己的漫威的形象走向世界,所以我们和金庸先生一拍即合,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打造杰出的“漫威”人物,我们相信中华传统文化有非常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能够后继勃发,让中国的故事更加好的传播到全世界。谢谢大家!

    

傅晓田:谢谢刘长乐先生。之所以我们中华文化能够在海外,哪怕是在一些非主流的社会依然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跟所有的海外华文媒体一代一代的努力和贡献是分不开。又让我想到了郭清江先生提到的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在您看来讲好中国的故事语发挥文化传承这样一个使命又怎样相辅相成。

    

郭清江:其实对海外媒体来说,要讲好中国的故事,其实是不简单的,因为我们基本上是已经在地生活了,我们接受的在地的文化跟语言,其实都跟中国这一方面是有很大的差距,也因为这样,在过去的马来西亚的华文媒体我们都一直坚信说你只有保护我们中国文化,我们才能够把我们的根留下来,与此同时,配合中国的发展,“一带一路”就可以踏上这个船。谢谢!

    

傅晓田:刘其筠先生您刚才提到了现在所谈论的融媒体或许它其实并不是一个目标,它也不是一个静止的现状,是一个手段,一个过程,在您看来,我们媒体遇到的真正的挑战是什么?

 

刘其筠: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试着简单化来解释,就是我自己服务的报业集团也是经过这么多年,60多年终于认识到,一直到最近才认识到也许我们在谈的应该是一个平台,怎么把故事说好,什么样的故事才可以被说出来,特别是国内新媒体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原来把人圈住才是最重要。方法有很多种,融媒体是其他的一个,但是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提出来切合他们需要的,我们可以提出来的建议跟经验是说,我们在那做的不过就是创新,我提供的信息都是对你生活有帮助,我们在海外很多人服务都是移民,马来西亚的移民比较不一样,很多都是二三代,如果必须要看华文媒体的话大概都是移民,移民最关心就是他可以找好一份工作,找个地方住,怎么样培养他的下一代,生了病该去那里看病,生活上有各种各样所有的问题,我的报纸每天有三千个这样分类的广告,在国内的媒体是看不上这个东西,可是那个就是一般移民生活的全部,哪怕一句英文都不懂,可以在这里得到他所需要,所以不管是报纸也好还是用手机也好,能够把这个东西给他,你就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服务受众的功能,既然能够提供这样的功能应该有生存的空间。所以我们不过就是求生,我们生存下来,才能做的更好,才有能力去学习比较大的媒体他们所发展出来的各种新的科技。谢谢!

    

傅晓田:您相信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是这样吗?

 

刘其筠:也不完全如此,因为那个中间有很多的学问在当中,就是有一个媒体他们是专门特别强调的,就是他本身不产自任何新闻,是把别人的内容拿来加工。我觉得我们在座所有人都应该给新兴市场鼓励,要加强版权的维护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事。如果我们每个人在采用别人的优良作品的时候,能够让别人的名字出现,我觉得我们没有任何的损失,彼此之间如果都有这样起码的认识,我相信华文媒体的质的提高有了一个起码的保证。

    

    

傅晓田:谢谢刘先生,其实我们刚才已经讨论了很多,但是就像刚才讲到其实融媒体就是一个阶段,那么透过融媒体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我想再请问郭先生,融媒体的下一站你能看到什么?

    

郭清江:我觉得融媒体只是媒体在面对变革时所出现的一个方案,并不是最终的途径。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方案出现,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的时候,我始终认为内容在哪里,阅读的版图就在那里。我们要做出适合这个年代读者的需要,每个国家的受众的需要是不同,《星州日报》在推动学生阅报的目的

是培养新的读者,但是在过去几年老师都觉得说推的很辛苦,我们知道说在后生时代里,许多假新闻,这一些求证的工作都回到了专业的媒体人的身上,所以我们今年5月推出了一个叫做求真版的内容,老师们发现新的内容,就可以重新燃起学生阅报的兴趣,所以在新旧媒体的战略里,内容还是决定阅读的版图的。谢谢!

    

傅晓田:刚才您提到的原创保护很受大家的认可,关于求真去伪这个话题您有什么见解?

    

章新新:实际上我们现在谈论的问题,在90后、80后没有什么,我们是一些传统的媒体人在谈论新媒体,刘先生说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很不好的消息,就是某一家纽约的报纸卖的好,去年的秋天我专门去台湾访问,看到很多台湾媒体也面临极大的挑战。我去年11月到香港,有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大概意思是路透社将以非常低的价格跟中新社谈合作的问题,路透社是非常重要的媒体,所以媒体的变迁和变革到了非常严峻的情况,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我们怎么样能够在这样喧嚣的时代保持一个媒体的职业的追求,因为作为职业的媒体人做了一辈子传媒的工作,就跟刚才郭先生的怎么样求真,怎么样把这个事情的原委告诉给读者,现在在融媒体传播的过程当中,一件事看见真相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当天看新闻真相几乎不可能,媒体报道数量巨大,信息爆炸,真相眼花缭乱,但是真相是不是真的这样,我真的不敢相信。我们要求记者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到达现场,能不能向受众提供更真实的情况,到底什么是真的。所以大概我推算在第三篇传递的是基本接近真相,所以在所谓的融媒体当中怎么样保持专业的追求在新闻同业当中已经面临很大的挑战。刚才讲了版权保护这种最核心就像刘先生和黄先生讲在操作的时候甚至有一种绝望,我认真的工作,认真的面对真相,但是这里能不能获得一种价值,实际上要是独特的真实的专业追求是有专业价值,但是后来发现我追求了半天,我的价值依然不一定得到承认。所以无论是刘先生还是黄先生,我们就是要面对这样的时代,怎么样迎接新的一种挑战,新媒体的发展无法让我们的传统媒体报纸回到我们以前的时代,我们确实要面临融媒体的下一站在那里。例如机器人,刚刚发生地震,机器人大概在很短的时间内比人的写作速度更快写出来,当然我会担忧机器把我们全代替了,手机将成为我们感官的一部分,这是非常可怕,我没有感觉到惊喜。

 

我在两年前说了一个故事,我在头条当中点了一条有关于蓝色的新闻,就给我推这样的新闻,机器在我选择价值的偏好和色彩的偏好,我本人很喜欢绘画,我看到世界上非常多的色彩,但是我不希望只选到蓝色,这是一种价值选择。自由的追求是人类精神美丽的花朵,但是在机器操作之下,如果限制了自由,我是非常恐惧的。但是新媒体发展现在就到了这样的时刻,所以融媒体的下一站还有自媒体,我们现在做的是传统媒体,自媒体将给我们提供新的东西,就是我们凤凰卫视在某一个时刻没有很快速发展,但是自媒体能够非常快的发展,下一步在哪里,我想有可能是交互之间,是自媒体发达的时代,传统媒体必须要跟自媒体分一杯羹。能不能给受众更真切的客户体验,这种体验将面临到模拟新闻,总之未来的发展有不可预知的东西,但是让人尊重的职业追求仍然是可敬的,我们还要奋斗。谢谢大家!

    

傅晓田:谢谢章先生,黄清龙先生您刚才说了手机已经成为了器官的一部分,已经给大家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关于融媒体的下一站您是怎么看的,人工智能已经来了,我是一名记者,我会失业吗?

    

黄清龙:的确有理由担心,最近西方谈到两个机器人,突然间用一个人类听不懂的语言在对话。刚刚章社社长提到机器人写稿,到有一天原来好莱坞的电影不仅仅是想象,有一天真的是这样,这可能超过我们今天的命题,更大。

 

我再回应一下章社长讲到的版权这一块也很有感触,其实同样的问题,最近美国的报业协会也是集体要向谷歌和脸书提出诉讼,就是有关免费使用,现在谷歌他们开始要试着开始有付费频道,我觉得我们华文媒体的同业可以关注这个事情的发展。从我们媒体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倒还好,我们过去一段时间,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或者环球时报引消息的时候都会注明哪个地方的。比较大的问题大概是什么?一个是地方媒体,而且更直接的讲是一些文摘型的媒体,是直接把我们的作品拿去登,也不打招呼,所以我们也很期望我们这个联盟可以做好这个工作,我们一起努力。

 

讲到融媒体未来怎么做?像我们这样一种从铅字排版走出的传统媒体,进入到现在的状况,现在只能一步一步来,坦白来讲,我是觉得说老媒体要做一个新的翻新,它的包袱跟创新要两者一起存在,这意思是说?你或许是一个毫无传统媒体包袱的人或者是单位出来迎接新的融媒体更有优势,也不一定,比如以纸媒来说,我们现在完全看到纸媒是江河日下,就纸的平台来讲,所以我们现在举例子来说,现在在集团的作业上,纸媒发行的部分可能从财务的角度来思考,以前是认为说用更多更便宜或者折扣或者中奖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这一份报纸,发行明显没有关系,但是现在广告完全不能有回报了,所以这部分要处理掉。

 

第二就是我们找些人在融媒体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做法是这样子,当时跟董事会谈的经验就是说我们希望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做转型的过程,整个集团的编制的总额是不变,但是有更多的编制往新媒体这个方向去,就是新媒体编制的来源不是新增,而是从老媒体转过来。我觉得在一定时间内,像我们这样媒体情况的发展,应该说技术和财务上是可控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未来的愿景是什么,当然我们第一个碰到的问题是市场规模太小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希望在未来所谓的融媒体要讲好中国故事,台湾讲的也是中国故事,我觉得我们可以有这样的视野来看待,我们太过于用两岸的角度来看一些情况,其实放大一点,站到更高的地方来看,台湾讲的也是中国故事,我觉得用这个角度来看,有一些会有不同的视野。

    

傅晓田:谢谢,我建议首先让我们再一次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台上六位媒体大咖今天的精彩发言。其实我想说的是今天我们通过讨论,融媒体的概念,讨论华文媒体在融媒体当中的定位,以及探索该如何应对挑战,应对机遇,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都是为了能够拨开纷呈,动机未来,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因为看见所以我们秉持我们坚守,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可以看到融媒体的下一站。感谢大家!

Last modified on Wednesday, 20 September 2017 14:55
CCNews Editor

新闻独立性是一种思维心态。它有别于坚持己见,也不意味着为了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而必须怀疑每个人的行事动机。展示你自己的独立性至少与保持独立本身同等重要。制作新闻最重要的是取得信任,而新闻独立是关键因素之一。 摘自BBC新闻学院